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父母不应该过分关注忽胖忽瘦的孩子。

母婴育儿 2024-05-27 浏览(637) 评论(0)
- N +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和约10.4%的6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父母总是特别关注孩子的体重。体重超标,不爱吃饭,厌食怎么办?那些快速减肥的方法靠谱吗?

记者分别采访了营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医生,请他们谈谈如何科学看待青少年的体重问题。

▍的胖瘦让父母焦虑。

“孩子不爱吃饭,体重还不到40斤。”“这孩子超重了,快100斤了。”在走访社区和公园时,记者经常听到家长们聚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体重。有些父母的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但体重差异已经很大了。当孩子们体重较轻时,父母正在研究如何改善饮食。家长们正在研究在孩子体重较重时报哪些体育班。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体重问题让父母挠头。在社交媒体上,你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因为孩子的体重问题寻求帮助。“青春期的女孩像麻杆一样瘦吗?”“好家伙,176 cm,102斤,太瘦了,我该怎么办?”“青春期发胖太可怕了。我在10个月内增加了20磅。”

有关于体重的焦虑,也有关于体重的生意。距离暑假还有一段时间,但各种减肥训练营已经开始打广告了。这种训练营一般在郊区选择一个封闭的地方,采用训练的方式,收费几千元,训练一个月,以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记者在一个减肥夏令营的宣传页面上看到,不少“明星学员”实现了“30天瘦20斤、40天瘦29斤”的快速减肥目标。

对于瘦弱的儿童,一些机构和诊所推出了生长发育套餐。有些是中医理疗,有些是改善肠道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治疗。

更焦虑的父母甚至寻求医疗帮助。在社交媒体上,有销售将一些减肥代餐给孩子试用,然后展示试用效果。这些产品有些是“草药粉”,有些是“固体饮料”,还强调“儿童可以食用”和“无副作用”。

▍“胖墩”需要科学减肥

“胖墩”是小玲经常需要面对的诊疗对象。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中心的主治医师,他告诉记者,“胖墩儿”的家长对减肥有很多误解。

“例如,询问是否可以给儿童服用一些流行的减肥药。“小玲说,“绝大多数孩子是在没有减肥药的情况下肥胖的。如果孩子有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受损或营养素缺乏,可以根据症状服用药物,但没有专门的减肥药可以直接让孩子瘦下来。”

光节食也不行。“成人使用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轻度禁食等减肥方法不适合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可能会造成能量或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儿童的生长速度。”

也有一些“胖乎乎”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经常锻炼,但减肥效果并不好。“每天步行一小时,我没有出汗,所以运动强度不够。有些孩子也会打篮球,但有很多停顿和轮换,所以锻炼的持续时间不足。”

至于寒暑假的短期减肥班,小玲认为肥胖减肥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强化训练有助于孩子提高运动能力。但是,要实现控制体重的长期目标,孩子还需要长期坚持,家长也要参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孩子运动后吃得太多,就是俗称的“动得太多吃得太多”。因此,小玲和他的同事将为“胖墩”提供全面的评估和减肥计划。

“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肥胖。指数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小玲说有些孩子身体质量指数很高,但他们只有高肌肉量和低体脂率,所以他们很强壮,不肥胖。相反,身体质量指数高或正常但体脂率高的儿童确实肥胖,需要科学减肥。

然后,营养师会为小胖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锻炼计划。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吃早餐和午餐,回家后可能会吃晚餐。吃这顿饭的最佳时间是晚上6点左右,睡前不吃。由于肥胖儿童更喜欢肉类和油炸食品,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因此晚餐增加绿叶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量。

此外,在运动方面,将根据每个“胖墩”的情况,开具相应类型、时长和频率的运动处方。“总的来说,就是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限制能量摄入,适度增加运动量,制造热量缺口,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进食障碍”是一个情绪问题。

来自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的任肖丹医生在日常诊疗中遇到的“胖墩”并不多,但他经常要面对一些瘦弱、营养不良的青少年。

社会普遍提倡瘦身等文化趋势的外部影响,以及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内部影响,使许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前后开始过度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型,进而出现饮食障碍问题。进食障碍作为一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

根据任·肖丹博士的说法,饮食失调症的高发病率发生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主要在12至14岁之间,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厌食症患者主要过度追求低体重和恐惧体重增加,并通过主动拒绝进食、节食、催吐或宣泄来实现体重减轻。厌食症的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达5%至15%,还会引起女性闭经、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不良。

暴食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吃得多、体重增加快和超重。暴食症患者的体型相对正常。任·肖丹曾经治疗过一个暴食症女孩。第一次见面时,她觉得病人状态不好,看起来很沮丧。“当女孩十一二岁时,她们会有饮食问题。主要表现是他们不能控制饮食。吃完后,他们会感到极度内疚,并担心体重增加。”由于患者从小就练习舞蹈,她的家人和老师都非常关注她的体重,她会时不时地测量体重,因此患者长期陷入对体重的担忧和对食物的控制中。然而,患者无法忽视他们对食物的好奇心,因此他们逐渐陷入疯狂进食和吃完后呕吐的模式。因为经常呕吐,患者的口腔问题非常严重,并有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从表面上看,患者由于一些外部原因而出现饮食障碍,例如害怕不能跳舞。然而,在对社会和心理因素进行评估后,任肖丹发现,除了进食障碍外,患者还伴有严重的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焦虑、自卑、缺乏安全感,以及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

“这个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我妈总是跟她抱怨自己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而婚姻失败的原因就是找了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母亲希望女儿不要重蹈覆辙,一直有强烈的控制欲。孩子承认,除了控制饮食,他什么也做不了。”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本身不仅要面对自身的成长变化,还要面对学业压力等诸多事情。再加上亲子沟通不畅、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情绪问题。进食障碍就是这些问题的表现之一。

任认为,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绪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小题大做。相信科学,合理应对,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本报记者孙

松溪插画

标签:

亲亲宝贝育儿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