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专家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为主

母婴育儿 2024-05-27 浏览(831) 评论(0)
- N +

5月2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研讨会暨培训会上,与会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根治“不生病”;并通过多方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体系。

研讨暨培训会现场。主办方供图现场研讨会和培训会。主办方供图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当前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成长和培养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学生的成长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新的认识、新的路径和新的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他强调,要推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协同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一是全员参与,特别是“五老”参与构建新型教育关系;二是全学段规划,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全领域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教育的各个环节;四是打造全链条,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家校社协同治“未病”,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等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五是全方位全场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打通堵点,让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充分流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北京市少工委副主任、北京市教育系统委员会主任张学介绍了北京市家校共育咨询办公室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探索。2019年,北京市率先推进家校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解决了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北京,16个区已建成12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服务学生和家长超过230万人次。四年来,家校社携手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队伍逐步壮大,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效逐步显现。

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共育咨询室建设,北京市关工委主任魏亮提出: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站在育人、育党、育国的高度,从更高站位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提高家校共育工作室工作质效。二要进一步创新实践,通过建设家校共育咨询室,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推动家校社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同承担起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合力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统筹各种资源,链接各种渠道,发挥协同效应,协同学校、支持教师、服务家庭、促进社区联系,争当创新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三要加强交流学习,在学术研讨和专题培训中学以致用。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福全介绍,首师大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特别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还开展了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近年来还积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和省部级课题。同时,首师大团队积极参与北京市“家校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协助家校共育咨询室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工作。

本次大会由北京市纪委监委、北京市教育系统纪委监委和第一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旨在全面落实《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及相关部门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原标题:专家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为主,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治“未病”

标签:

亲亲宝贝育儿网推荐阅读: